Saturday, 10 December 2016

【蓝色窗帘——不是公主的迪士尼公主:Moana】

本文有Moana的剧透,如你仍未看过这部电影请小心被雷。



大家好我不是谷阿莫,今天没有要讲一个我是谁的故事。

很明显,Moana是另一部所谓的Disney Princess MovieDisney本身也安排了这么一句对白给Maui 
“If you wear a dress and have an animal sidekick, you’re a princess.”
然后他对Moana说,如果她又开始唱歌,他就会吐给她看。
这其实就告诉了观众:是是是,我们不是白痴:盲的都看得出这部戏桥段跟背景和以前没什么两样,所以现在可以专心看戏了吗?

但是戏里的Moana坚持自己并不是公主,而是“酋长的女儿”。那这位酋长的女儿到底和过去的Disney Princesses有什么不一样呢?
Image result for moana
很多人都拿Moana2013年的Let It Go(不好意思,我对Let It Go的印象远大于戏名Frozen)比较,可是本人认为这类情节的趋势是从更早一些的Brave开始的。

由于时代背景的需要,过往的公主们都被赋予弱者(睡美人、灰姑娘)、白目(白雪公主)、被美好爱情冲昏了头(小美人鱼)的形象,这样才能被英俊潇洒高大威猛的王子们拯救和爱护。即使过后的公主已经不再懦弱,却仍得得到王子的爱才能圆满落幕。
但从2012Brave开始(可能更早,可是因为本人没看过较近期的公主电影所以没法评论),剧情就跳出了这个模式。这部戏里的王子不再完美,而顶着一头红色卷发的Merida也坚决反对迪士尼一路以来推崇的王子配公主式盲婚哑嫁,要决定自己的命运。故事线也不再是王子公主你救我我救你的剧情,而描绘了人在弥补犯下的过错时所展现的自我成长。
棒子交给Frozen。虽然这次有两个公主,但故事不只没有环绕在爱情上,制作团队还揶揄过去公主电影的白痴情节:你怎么可以和刚刚认识的人结婚呢?!Brave再更进一步的是,王子不单不是救世主,还是要吞掉两姐妹王国的大魔王啊!所以Anna也没有和王子在一起,而是选择了平民Kristoff。结局更令人惊艳:正当众人以为Kristoff会用“真爱之吻”救Anna时,反而是Anna对姐姐Elsa的爱救了自己,让整个故事已经跳入另一个层次,着重于更真实的亲情之爱,而非不切实际的童话爱情。

终于,迪士尼在Moana中完全摆脱了这个框架。当Moana只是一个“酋长的女儿”时,剧情再也不需要因为王子一定要配公主的刻板思维而创造几个王子,故事里也没有了半点爱情的元素,让影片能够专注于发展故事主线,以及更加凸显Moana的性格塑造和发展。
既然是酋长的女儿,Moana当然会继承父亲的职务。观众可能会注意到,虽然历届的酋长皆为男性,但村民对于Moana担任酋长一职完全没有任何意见,再次展现了迪士尼公主已经不再是弱者,而是能够领导群众的一村之首。

个人很喜欢酋长必须在岛上最高处堆上自己的石头这个概念:在Motunui这个岛上,每一位酋长都必须将一块石板叠在历任酋长的石头之上,象征着他将领导Motunui达到更高的高度。(Moana最后也放上了自己的一部分,但她叠上的不是岛上的石板,而是海洋送给她的贝壳。这表明Motunui的村民再也不会再局限于这个小岛,而是像他们的祖先那样回到海上,重新开始航海者的生活。)
Image result for moana ocean
当然Moana本身并不是很愿意扛下这个责任的。她向往辽阔的海洋,就和荧幕前的每个人年轻时一样,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戴上酋长的羽毛头饰和叠上象征定下心来的石板?No no no,所以她千方百计想要溜到海里去。

但除了自由,海洋更能代表的是梦想——那些很多人都认为不着边际的梦想,所以身为大人的酋长才会一直把Moana拉回岛上,不让她走到那个曾经让自己失去最好朋友的海里。
这和我们的经历的不是很像么?如我知道当厨师很辛苦,所以才不让他跟着我走这条路啊我跟你说不要去念艺术,出来会找不到工作的还有自己创业多难,乖乖接手我的事业不就好了吗?

所以酋长定下了这条规矩:no one goes beyond the reef!忘记那些梦想,乖乖留在舒适圈里,因为The village of Motunui is what you need。电影开头的Where You Are基本上就是很多人都听过的洗脑歌:歌词多次出现that’s all you need,和各种find happiness at where you areno one leaves,甚至还有Who needs a new song? This old one's all we need,这不就是一再灌输我们不要想着改变,做好自己的本分,日子就可以过得很好了。
在短短几分钟的歌曲里大家可以看到Moana的心理变化:从一开始的I wanna see,中间渐渐被说服的and no one leaves,到最后Moana加入大家一起大合唱,表示她愿意留下来带领Motunui

可是如果就这样大家就没戏了。所以歌曲中间安排了Gradma solo,告诉Moana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因为这样,歌曲结尾中We'll build our future togetherCause every path leads you back toYou can find happiness right后所接的where you are都只是村民在唱,而Moana没有加入,说明了酋长的女儿依然有所犹豫,这样才能展开表达自己内心挣扎、可是超级好听的How Far I’ll Go!!!!!!!!
Moana虽然知道要做好本分,但是内心的声音依然不断,催促她到海里闯荡,而她也真的去了……因为她要尝尽苦头回来。
失败的原因有三: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得到支持和帮助,和最重要的:冒险的出发点不对。
Disney电影中的主角之所以能成功,靠的都是爱的力量:对公主的爱(-.-)、对家人的爱、对同伴的爱。像Moana这种不知所谓的小屁孩,当然是要死得惨惨回来啦。

所以Moana第二次是以酋长的女儿的身份出发的,为了拯救即将不是that’s all you needMotunui,和更隐喻的恢复祖先被埋没了几个世代的航海生活。现在的酋长之女已经比那些为爱而活的早期公主、为了自己的Merida和为了家人的ElsaAnna扛上了更重责任。
都说了这是一部我是谁的故事,到了这个阶段Moana也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大概知道自己是谁了。那么还有另外两个也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则是Maui和这个故事的主要推手大地之母Te Fiti

先说Maui。一出生就被母亲丢入海里之后,Maui也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幸好众神怜悯,打造了一个魔法钩子给他,同时也给了他一个新的身份:demigod,风与海的孩子。因为这样,Maui身上才会有着各种不同的刺青,记载着他所经历的各种重大事件。因为你就是你所经历的事物,把发生的事情都刺在身上,Maui就会知道自己是谁,再也不会失去自己的身份。
Related image
但他毕竟还是人类,所以想要得到同类的爱与认同。这让他做了很多惠及人类的事情,其中包括盗取Te Fiti的心,而引发了迫使Moana离家的灾难,也导致自己失去魔法钩子和流落荒岛。
那为什么重新拿到钩子之后的Maui依然没法很好地使出法力呢?因为他一直隐藏着自己被人类遗弃的刺青。刚刚说过,隐藏经历就等于隐藏身份,既然不是扮演真正的自己,很多时候就会变得两头不到岸而迷失自我。这个阶段的Maui因此找不到方向,才会变成半人半鲨的怪物。
唯有重新认识自己,Maui才能恢复原来的法力,随心所欲变成自己想变成的动物。

两人尝试闯过Te Ka失败后,Maui为了避免再次损坏钩子而决定离开,Moana也因为挫败而陷入低潮。影片在这里再次和观众连结:每个人都有试过想要做好一件事,却面临挫败的经验。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却搞得自己焦头烂额众叛亲离,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达成了什么。然后就会开始怀疑,自己或许不是真的有能力担当这个职责,决定放弃。
这时Grandma就借尸还魂找到了Moana,鼓励她找回自己的初衷和内心的声音。

诶,可是她不是出发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要拯救Motunui的吗?理应是这样没错,可是大家一定有注意到Moana曾多次说出the ocean chose me这句话,表现了她一直所做的不是自己发自内心,而是因为海洋选择了我所以我才做这些事
Image result for moana grandma tala
Grandma的一句you’ve come so far, listen, do you know who you are,让Moana终于意识到the call isn't out there at all, it's inside me。她重新发现自己的身份和所背负的责任,再次踏上拯救族人的道路,也让她拥有了能够拯救Te Fiti的力量。

写到这里要sidetrack一下讲讲Grandma这个灵魂人物。Grandma Tala是戏里唯一一个明确展现了知道自己是谁的角色。她懂得聆听自己的心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不随波逐流地做自己的事。因为不跟随大队的关系,在旁人的眼里她变成了一个行为怪异的crazy woman,但她也不以为意自得其乐。所以她理所当然地背负着开导Moana的使命,让后者学会探索自己。

当剧情发展到Te Ka竟然是Te Fiti的化身时,本人不得不佩服制作团队将中心思想贯穿全片的功力。Heart of Te Fiti不只是心,还代表着大地之母的身份。失去了心的Te Fiti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从创造生命的神祗变成毁灭一切的恶魔,做出和自己意愿背道而驰的行为。

已经知道自己身份的Moana意识到这点,利用歌声来让Te Fiti重新聆听被深埋已久的心声,变回原来的大地之母:
“I may have stolen the heart from inside you
But this does not define you
This is not who you are
You know who you are”

是啊,我们很多时候因为环境、别人而“被偷走了心”,被迫改变自己。可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必须真的放弃原来的自己,我们依然可以保留那把属于自己的声音,适时听听它在说什么,扮演自己想扮演的身份,去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

这一幕又显示了新旧Disney Princess的不同之处。根据神话,那位英雄是要带着MauiMaui把心还给Te Fiti的,而现实中Moana是亲手归还了Heart of Te Fiti。和FrozenAnna一样,这两位公主靠着自己的力量拯救了自己和族人,不像过去那样坐以待毙事事都等别人来处理。

迪士尼这个剧情的改变,与其说是女权势力的抬头,不如说是让电影更贴近观众的生活:现实中没有童话、没有完美的王子公主、没有活着只为了与你为敌的大魔王,而是有各种随之而起的困难、有会与你走过不同阶段的伙伴、有终得亲自解决问题的情况、有学习和成长的必经道路。

毕竟这样的电影,才更能触动人心,不是吗?

Saturday, 1 October 2016

【“学XX语有什么用?YY语才是王道!”——谈语言的优劣】

日前我国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在纽约举行的第71届联合国大会演讲,却因为英文发音不准说话不流利而被网民讥讽批评,事件在各大报章的社交媒体报导后也引起民众广泛讨论。
Image result
根据副首相在我国大部分(华裔)人民心中的形象,这些评论的出发点究竟是对事还是对人,大家应该心中有数。但是为了避免沦为人云亦云的标题党并发表负责任的言论,花少许时间用自己的耳朵和智慧判断一下副首相的英语是否标准和能够让人听得懂还是有必要的:
集合网民在社媒各种负面的回复,论点大致有三:(1)国家领导是否必须精通国际语言、(2)马来语的国际地位、(3)马来语作为马来西亚国家语言的恰当性。基于第三点的敏感性,笔者不会对此发表任何看法。
这些留言反映出与其着重于演讲内容,大家觉得发音文法更为重要,也同时彰显大马民众心目中对于语言优劣的固有看法。
既然现在和未来的数十年里,英语都会保持着国际语言的地位,其在大众的心目中就会比其它语言有着较高的地位。最简单的例子,莫为一个母语非英语人士说出蹩脚的英语会被他人嘲笑,贴上教育水平低下和跟不上世界步伐的标签;反观若一个英国人五音不全地吐出几个中文字(即使对为tonal language的中文来说,发音是极其重要的),或是外国歌手在演唱会上会循例抛出的两句apa khabaraku cinta padamu,都会让人感动得痛哭流涕,说难得别人如此仁而下士学习我们的语言,我们就不要这么不给脸挑剔人家的错误啦
就算对方来自英语系国家、文法用词正确,只要腔调不是在好莱坞听到的美式英语,都会让人不禁皱眉,心想怎么对方的口音如此“难听又不正规”。这就是为什么当新加坡英文词汇被加入牛津英语词典时,会引起一片哗然,因为正宗英语被旁门左道的菜市词语玷污了;大众完全忽略了语言是会因当地文化不同而融合改变的事实。
对每个人来说,语言一直是出国时的一大障碍。到了语言不通的地方,当地人民又不懂英语的话,我们只好与对方比手划脚,再不然就猛开Google Translate,心中默默埋怨怎么这些人英文都这么差,四处也不见英文告示,这样要怎么和旅客沟通呢。虽然自己也未必能用英语和人对答如流,虽然每个地方都有保留和使用自己语言的权利。
“問他這幾天在柏林的經驗,他皺眉抱怨:「怎麼德國英文標示這麼少?這樣誰看得懂啊?」那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們一直重視英文教育,到最後卻培養出了只以英文為世界中心的人才,他們把英文當做是唯一合理的外語想像,來到柏林看不懂標示,卻沒想過,這些標示其實主要是給本地人看的。”
这种抬高英语的现象在华人世界极为显著,他们普遍认为英语十分重要,因为不懂得“国际语言”就没办法国际化、和世界接轨,仿佛世界上的每片土地都使用着这个国际语言。虽然学会英语确实可以看到更广、接触的人也更多,但世界上还是有很多“非国际语言”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能让你看到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
Image result for keep calm and use correct grammar
可是马来语有什么影响力?会马来语有什么用?马来语只可以在马来西亚和印尼用,可以和世界接轨吗?到其它国家还不是要用英文,除非你将来是要去印尼当消防员扑灭林火啦!(后面那段是真的有人写了一则这样的留言)
诶,有没有觉得这样的话似曾相识?没有吗?让我们换掉主语,再修改一下句子,让情况变成:会华语有什么用?华语只可以在中国用,可以和世界接轨吗?到其它国家还不是要用英文!
啊,结果这个人就变成了香蕉人、汉奸,被抓去枪毙了。
很久以前网络流传着这样的一段文字,内容大概为:你有见过马来人不会马来语吗?日本人不会日本语吗?德国人不会德语吗?为什么只有华人不会华语?我们也可以弄一个国语版的:你有见过美国人不会英语吗?墨西哥人不会西班牙语吗?印尼人不会印尼语吗?为什么只有马来西亚(咳咳)人不会马来语?
然后大家可以找找看两段文字的共同点。
proportional-pie-chart-of-the-worlds-most-spoken-languages-2
看见这样的心态,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懂得自己母语的族群以华裔居多。既然身为国语的马来语这么没用,不学也罢,那么不会母语也不见得有什么问题:毕竟在在座各位的有生之年里,华语和贵为国际语言的英语比起来还是没用得多。
按照这样的逻辑,新加坡建国初期废除华校的政策没有什么不当,因为在那个年代中国还没开放,所以绝对没有学习这个没什么用途的语言的必要。各个家庭也不需要再说方言,因为某些方言的使用人数可能比马来语的还少。
对于那些鄙视国语,但因为“祖国”崛起而顺势捍卫自己学习母语权利的人来说,学习母语究竟是应该,还是需要?倘若情况颠倒,中国陨落而印尼崛起,这些人会不会说自己既然是大马人,就应该融入环境学好国语了呢?
笔者学华语不是因为它很有用,因为它用途广泛,让我可以和超过13亿人口交流,而是因为它是我的母语。同样的,我觉得马来语重要是因为它是国语,管它去到西班牙葡萄牙有没有人会听,一个人民懂得自己国家的语言本来就是应份之事。
在这个人人高喊各族平等口号的世代,将与种族密切挂钩的语言分级根本就在自打嘴巴。和种族一样,语言本来就没有优劣,不是说某某语言因为较多人用而有经济价值,某某语言因为是少数所以比较低等。
学习不像用餐,吃了鸡饭就吃不下炒粿条;我要学英语不代表我就得放弃华文。多懂一种语言本来就百利无一害,因为谁知道哪天你会遇见某位只会说泰语和波兰语的贵人呢?

Friday, 26 August 2016

Monday, 22 August 2016

『没有负能量的奥运会』

命运是很残酷的。

祂给了我们一项团结全国上下、人人都热爱与关注的全民运动;祂给了我们很多优秀卓越、一路坚持不懈,秉持着运动精神的运动员;祂给了我们展现才华与实力的机会和舞台,并一直眷顾及引领我们度过难关。
然而马来西亚最终依然无缘获得任何一面奥运金牌。
世界上有很多种失败。有一路衰到贴地,永无翻身之日的超级鲁蛇,也有的是无需经历什么大风大浪,可是却因某些无法控制的因素而被迫暂停或退出。还有一种是从一开始就披荆斩棘,投入多少心血才能距离攻顶只有一步之遥,觉得机会终于来到成果就要到手,下一秒却与成功失之交臂,从指缝间溜走,将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洒了一地。
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从混双陈吴两人的满脸春风,到男双的强颜欢笑,和最后李宗伟掩饰不了的黯然和失望中就能看出,越是后者,背负着国家第一面奥运金牌的压力越大,奋斗之后距离目标越近,战败时的失落感也越大。

比赛成绩出炉后的几秒,社交网络马上被赛事新闻洗版。新闻头条上的我们银了虽败犹荣,我们银以为傲、,和网民与支持者的没关系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们没有让我们失望和许多用心以球员名字为材的打油诗,处处展现了大马子民鼓励与支持国家运动员的精神与关怀。那些对选手表现作出的评论、表达失望的留言,以及态度不友善的言语,都被民众的抨击和批评,指责对方不体谅运动员的辛苦和压力。
羽球混双决赛后,国内两份报章在报导赛果因采用只获得银牌令百万人民失望的标题,引起全国哗然与炮轰,要求报社为两位球员道歉。作为国家的主要媒体之一,刊登这样的命题确实有欠体面,可是文字所表达的,其实是不是事实呢?

在这个社会里负能量是一个不能触碰的禁忌。因为它会让人很难过、它会让人颓靡不振、它会让人受伤。所以我们避而不谈、我们不可以再次掀开那道伤口、我们必须努力压抑着它,不能让它露出任何痕迹。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和鼓励要正面思考: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去想,杜绝所有负面情绪。虽然事事都是一体两面,但只要调整心态,人生就能充满能量,过得积极愉快。
失败了不要遗憾自责,因为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无法夺冠不可以感到失落,毕竟第二名也是荣耀。伤心的时候不能低头掉眼泪,只要抬起头来,你会发现其实世界依然很美好。
无论何事都只看好处的确很美丽,可是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一样,正能量多了也会是毒药。
明明都没有办法呼吸了,还硬硬说不痛苦。心里其实已经堆积多少不满,脸上却依然笑容可掬。对方因为意外失去双手,我们还要叫他看开一些,至少你还有两只脚啊。因为所谓的正面人生,因为我们要look at the bright side,所以要把所有的负能量都掩盖起来,不能让它浮出台面。
虽然我们都知道,强颜欢笑和放声痛哭,哪一个比较痛苦。

可是他们处于人身的低潮期,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怀,而不是说一些负面的话使到他们更难过!
亲爱的,我指出你的弱点不代表我看不见你的努力,而是希望你下次可以就此改进。我感到失望不是因为怪罪你做得不好,而是心疼和惋惜你付出这么多心血却得不到应得的回报。我没有对你说更多勉励的话不是因为我不关心你,而是选择静静在你身边陪你度过这些风雨。
我想起动画电影Inside Out里的其中一幕。JoySadnessBing Bong在回去情绪总部的途中时,后者突然情绪决堤,透露自己在主人公Riley长大之后就被遗忘,而跌坐在地无法振作。为了鼓励Bing Bong好让他继续带领她们前往火车站,Joy发挥她乐观的个性逗他开心,指出事情美好的一面,无奈Bing Bong依然听不进耳。直到Sadness上前安抚,聆听他的心事和给予依靠,Bing Bong才能重新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可怕的其实不是这些负面情绪,而是面对这些情绪之后依然振作不起来。

像电影里的剧情一样,人的七情六欲既然同时存在,就意味着它们同等重要。所谓的情绪管理,不是说支持好的打压坏的,而是要懂得收放:开心的时候就笑,难过的时候就哭。长大以后我们发现,大部分记忆都不会只有一种颜色,而是由各种情绪混合而成。蓝色的水晶球的另一面,你怎么知道不会是亮黄的呢?
感谢那些为国家付出的每一个人,你们的辛苦和压力我们未必能体会,可是无论结果如何,大笑或痛哭,我们都会陪你们度过,然后一起走完全程。
因为命运还是很残酷的,但也是仁慈的:祂拿走了我们在乎的金牌,却让我们看见更珍贵的家人,和我们永远的骄傲。
#MalaysiaBoleh #KamiTeam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