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1 October 2021

书评 - You Are Not Listening

 聆听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而是明白对方为什么要跟你说。

 

*

 

八月的时候看了Kate Murphy写的You Are Not Listening。这是一本蛮近期的书;2020年一月出版,应该很多人没有听过,因为大家都没有在listenGet it? They are not listening. 哈哈哈。

 

老话有句:“上帝给我们一张嘴和两个耳朵,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可是我们的聆听功课还是做得不是很好。Kate Murphy一开头就质问为什么市面上有这么多说话的课程和练习,却没有教我们怎么聆听的呢?

 

虽然说书里有很多实用的小撇步,可是我觉得作者没有organize到很好,到后期有一点杂乱无章。而且实际内容少得可怜,244页里面有接近1/3reference,不过总比那些没有内容却还一直重复论述硬撑版面的书好。



*

 

作者认为聆听是一个主动(active)的过程,就是说你是需要“用力”的,不是只是坐在那里开着耳朵。我们要专注于说话者,除了用耳朵听之外,还要用眼睛观察对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从所有的感官讯息中了解对方想要带出的意思。我们也要表现出自己在乎对方想表达什么,等待对方说完之后才开口。

 

作者说了一句很玄的话:“Listening is about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experienced”。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经历了对方所经历过的事;这是让我们达到人与人连结的关键。

 

对方说完话之后,我们一般有两种回应方式:转移回应(shift response)和支持回应(support response)。比如今天有人跟你说《鱿鱼游戏》很好看,shift response的例子可能是“我很少看韩剧”、“我觉得Alice in Borderland比较好看”;如果是support response我们会说“你觉得哪一part最好看”。

 

Support response的重点在于open ended,让说话者能够很顺理成章分享自己的想法。它有一点鼓励的成分;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有时候说话者可能也不太知道自己为什么说这番话。一个好的聆听者能够帮助对方整理思路,让他更了解当下的情绪。

 

作者认为shift response有一种自恋的心态,因为它总会把话题焦点带回自己身上。这不一定代表shift response的人很白目——当我们对社交感到不舒服,往往会将话题转移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或者想要马上给出解决方案来结束谈话。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是真心认为自己在给出很好的建议(“啊Alice in Borderland真的比较好看嘛,你看了一定会喜欢的”),所以当有人这样回应你的时候你也不要太过玻璃心觉得对方不爱你。


 

有时我们要的不是解决方法,只是需要人听我们说话。在讲出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我们会更了解事情的全貌,从而知道要怎么靠自己去处理当下的事情。如果对方没有要求,我们就开始给建议,我们是在告诉对方:“没有我的建议你不行啦,快听我的”,这样会让对方的信心更受挫。我们不是别人,永远没有办法完全设身处地了解对方的处境。我们给出的建议往往只是“我们”会做的决定,不代表对方也该做同样的事。

 

*

 

在聆听的过程中,只是点头和重复对方说的话是不够的;我们要诠释对方的话,然后给予适当的回应。假设你的同事告诉你她要换办公室了,她可能是纯粹想表达收拾东西很烦、或者是对新岗位表示期待、也可能是在担心不能适应新环境、还是在看你有没有舍不得自己的意思。

 

我们说话的目的是想要得到回应,而聆听能够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动作。队友把球传给你,要是你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球场上,你怎么知道他是要你把球传给另一个队友、射门、还是等对方摆脱对手之后再传回给他。当结束一场对话之后,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刚才知道了对方什么事、对方的状态如何、他是怎么看待我告诉他的话。如果你无法回答这些问题,那你就需要再加强自己聆听的能力。


 

我们不去聆听的,往往是与我们最了解的人,因为“我已经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或许是在考验你有多懂对方,可是这份了解的有效期会有多长呢?这个礼拜狂点无糖咖啡的顾客,下个星期会不会还是想喝一样的饮料?

 

人的想法、态度和价值观一直都在改变。一味用过去的经验来和当下的人相处通常不会有太好的结果——你最爱的人还在以为你是十年前的你,你会有何感想?唯有聆听,我们才能时刻更新自己对其他人的了解,毕竟现在永远比过去重要。

 

*

 

最后想说一个很重要的点:如果你没有什么好说的,那就什么也别说。有时人们会给shift response的原因在于他们觉得自己应该说些什么——当别人告诉我们自己的事,如果我不给一点反应,那岂不是很尴尬?所以一旦对话中出现空白,很多人往往会开始焦虑,说些没营养的话填补这段空缺。

 

作者表示,能够接受谈话中出现沉默往往是亲密度的指标。因为不够了解对方,不知道此刻他们正在想什么,我们就会想重启话题化解尴尬。在一段舒服自在的关系里你是不会觉得赖在彼此身边不说话是一个问题的。



在不恰当的时刻接话可能会打断别人的flow,原先想对你说的话就这样吞进肚子里了。我们不是有什么想法都需要马上说出来的;有时候等到你已经沉淀好心情再说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当别人告诉你他的想法、情绪、经验,他其实是在把一部分的自己交托于你。如果你没有把这个球接好,那以后对方也许就什么都不会再跟你说了。聆听是礼貌,也是尊重,告诉对方你很注重这份关系,愿意让他进入你的生命,这样对方也才会敞开心扉,接受你进入他的人生。

Sunday, 17 October 2021

随笔 - 我都做得到啦

 前些日子需要测量一些东西,于是请教了有相关经验的前辈。

 

*

 

“噢,你要做这个啊?我直接帮你做吧。”

 

“哈?不用这么麻烦啦。你跟我讲大概怎样我自己来就可以了。”尽量不劳烦人是我的原则。

 

No no no,没有这么简单的。不然等下我有空我们一起弄。”

 

所以几个小时后我们就坐在workshop里。他跟我示范操作流程,并指出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其实也没有很难做嘛。’我看着他整理器材,心想。‘这些东西就算我自己来我也会顾及到的啊。’

 

然后我就想到一个历史故事:


 

*

 

16世纪西班牙的某个舞会里,宾客们刚享受完丰盛的晚宴,正在饮酒畅谈。冬天的寒冷并不影响他们的兴致,大厅一端的壁炉烧着熊熊烈火;豪宅的仆人两分钟前才为之添了木柴。

 

哥伦布从女仆的托盘里拿了一杯葡萄酒,从一个人群游走到另一个人群,和大家寒暄应酬。

 

他喝下最后一口酒,正想把酒杯归还于迎面走来的仆人时,突然身边有人叫出他的名字。

 

“啊,克里斯多夫·哥伦布,西班牙最近的大红人。幸会幸会。”说话的是一个身材高挑的绅士。他看起来四十有几,黑色的卷发及肩,白皙的脸颊有点泛红,手里只剩下半杯酒。

 

哥伦布礼貌的举起酒杯微笑示意,即便他的杯子已经空了。“我也很高兴见到你。”

 

“哥伦布你来得正好,我们正在讨论新大陆的事情呢。”主人家阿尔巴侯爵正好在人群里,他示意周围的几个男人,抬手的动作让裤子从肚腩滑落了一些。“这次的发现一定能够让西班牙站上世界的巅峰!这全都是你的功劳啊!”

 

“能为西班牙服务是我的荣幸。多得当年王后赏识,我才有幸和大家共享这份荣誉。”哥伦布微微低头。

 

“你的确是很幸运呢哥伦布先生。”那位绅士微笑着,眼神透露的却是别的意思。“其实那个时候西班牙早就有很多航海计划了,要是你稍微晚了一点……我的意思是说,就算你没有被王后看中,像西班牙这样人才济济的大国,我相信我们不需要靠一个‘意大利人’也能够去到印度的。”

 

顿时气氛有些尴尬,周围的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接话;有的人强忍笑意,一副等着好戏上演的模样。阿尔巴侯爵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被哥伦布打断。

 


“既然大家都已经饱餐一顿,我们来玩一个简单的游戏吧。”哥伦布提高声量,大厅的人都听见他的声音。

 

阿尔巴侯爵推了他的手肘,嘶声说道:“哥伦布你在干嘛——?”

 

“侯爵,我自有分寸。”哥伦布用手安抚侯爵。这不是他第一次听到类似的嘲讽了,他已经想好应对的方法。他从长桌的盘子里端起一颗鸡蛋,对房间的人说:“我向在场的各位打赌,除了我之外,没有人能够把这个鸡蛋竖起来。”

 

众人一阵冷笑。阿尔巴侯爵瞪着他,他却显得怡然自得。大家上前拿过鸡蛋,想把它立在桌上,可是一放手鸡蛋就倒了下来。几经尝试后,大家退到了餐桌旁,围作一个半圆,意思很明显——他们想看哥伦布如何赢下这场赌局。

 

哥伦布不慌不忙地拿起鸡蛋,轻轻往桌上一敲,一端的蛋壳碎了一些,鸡蛋就这样靠着破口竖在桌上。

 

宾客们傻眼了两秒钟,然后纷纷发出讥笑声:“哥伦布,你这是在作弊吧?怎么可以把鸡蛋敲碎呢?”

 

“嗯?我刚才有说不能敲碎鸡蛋吗?”哥伦布露出天真无辜的神情。

 

“如果就只是这样,我们也做得到啊!”另一个人叫嚣道。

 

“既然如此,为什么刚才你们都没有这么做呢?”哥伦布耸肩。

 

见众人说不出话来,哥伦布便抛下了一句:“我和你们之间的差别,在于我做到了一件你们想不到、没去做,却还一直以为自己办得到的事情。”

 

*

 

很多东西我们会觉得不怎么样,是因为我们直接就跳到了结果。好像你看到脑筋急转弯的解答,就会觉得“原来是这样”,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你马上就可以给出答案,但这并不代表你的头脑真的转得比较快。

 

当然有些成就本质上确实不复杂,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美洲大陆这么大块在那里,只要你会航船,一直往西行,怎么样都不可能miss掉的。给你1000种材料,只要每天测试一种,三年以内一定能找到最适合做灯泡的元件。又不是叫你发表相对论或研发疫苗,有手有脚智商正常,没理由做不到的嘛。

 

那为什么做到的人不是你呢?


 

我们赞扬的,不只是事件本身,还有达到这个成果的精神和心态。当你不知道前方是印度还是世界边缘的悬崖时,你还会扬帆起航吗?如果你不相信能够发明出灯泡这样的东西,也许才实验一个礼拜就会放弃了。

 

在成功的路上除了能力之外,勇气和坚持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面对未知的时候。草率地评论他人的成就不过尔尔,只会显出自己的无知和没品。

 

天才靠的是1%的天分和99%的努力;在没有偷看前人答案的情况下,你觉得自己能有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