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1 October 2021

书评 - You Are Not Listening

 聆听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而是明白对方为什么要跟你说。

 

*

 

八月的时候看了Kate Murphy写的You Are Not Listening。这是一本蛮近期的书;2020年一月出版,应该很多人没有听过,因为大家都没有在listenGet it? They are not listening. 哈哈哈。

 

老话有句:“上帝给我们一张嘴和两个耳朵,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可是我们的聆听功课还是做得不是很好。Kate Murphy一开头就质问为什么市面上有这么多说话的课程和练习,却没有教我们怎么聆听的呢?

 

虽然说书里有很多实用的小撇步,可是我觉得作者没有organize到很好,到后期有一点杂乱无章。而且实际内容少得可怜,244页里面有接近1/3reference,不过总比那些没有内容却还一直重复论述硬撑版面的书好。



*

 

作者认为聆听是一个主动(active)的过程,就是说你是需要“用力”的,不是只是坐在那里开着耳朵。我们要专注于说话者,除了用耳朵听之外,还要用眼睛观察对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从所有的感官讯息中了解对方想要带出的意思。我们也要表现出自己在乎对方想表达什么,等待对方说完之后才开口。

 

作者说了一句很玄的话:“Listening is about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experienced”。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经历了对方所经历过的事;这是让我们达到人与人连结的关键。

 

对方说完话之后,我们一般有两种回应方式:转移回应(shift response)和支持回应(support response)。比如今天有人跟你说《鱿鱼游戏》很好看,shift response的例子可能是“我很少看韩剧”、“我觉得Alice in Borderland比较好看”;如果是support response我们会说“你觉得哪一part最好看”。

 

Support response的重点在于open ended,让说话者能够很顺理成章分享自己的想法。它有一点鼓励的成分;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有时候说话者可能也不太知道自己为什么说这番话。一个好的聆听者能够帮助对方整理思路,让他更了解当下的情绪。

 

作者认为shift response有一种自恋的心态,因为它总会把话题焦点带回自己身上。这不一定代表shift response的人很白目——当我们对社交感到不舒服,往往会将话题转移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或者想要马上给出解决方案来结束谈话。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是真心认为自己在给出很好的建议(“啊Alice in Borderland真的比较好看嘛,你看了一定会喜欢的”),所以当有人这样回应你的时候你也不要太过玻璃心觉得对方不爱你。


 

有时我们要的不是解决方法,只是需要人听我们说话。在讲出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我们会更了解事情的全貌,从而知道要怎么靠自己去处理当下的事情。如果对方没有要求,我们就开始给建议,我们是在告诉对方:“没有我的建议你不行啦,快听我的”,这样会让对方的信心更受挫。我们不是别人,永远没有办法完全设身处地了解对方的处境。我们给出的建议往往只是“我们”会做的决定,不代表对方也该做同样的事。

 

*

 

在聆听的过程中,只是点头和重复对方说的话是不够的;我们要诠释对方的话,然后给予适当的回应。假设你的同事告诉你她要换办公室了,她可能是纯粹想表达收拾东西很烦、或者是对新岗位表示期待、也可能是在担心不能适应新环境、还是在看你有没有舍不得自己的意思。

 

我们说话的目的是想要得到回应,而聆听能够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动作。队友把球传给你,要是你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球场上,你怎么知道他是要你把球传给另一个队友、射门、还是等对方摆脱对手之后再传回给他。当结束一场对话之后,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刚才知道了对方什么事、对方的状态如何、他是怎么看待我告诉他的话。如果你无法回答这些问题,那你就需要再加强自己聆听的能力。


 

我们不去聆听的,往往是与我们最了解的人,因为“我已经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或许是在考验你有多懂对方,可是这份了解的有效期会有多长呢?这个礼拜狂点无糖咖啡的顾客,下个星期会不会还是想喝一样的饮料?

 

人的想法、态度和价值观一直都在改变。一味用过去的经验来和当下的人相处通常不会有太好的结果——你最爱的人还在以为你是十年前的你,你会有何感想?唯有聆听,我们才能时刻更新自己对其他人的了解,毕竟现在永远比过去重要。

 

*

 

最后想说一个很重要的点:如果你没有什么好说的,那就什么也别说。有时人们会给shift response的原因在于他们觉得自己应该说些什么——当别人告诉我们自己的事,如果我不给一点反应,那岂不是很尴尬?所以一旦对话中出现空白,很多人往往会开始焦虑,说些没营养的话填补这段空缺。

 

作者表示,能够接受谈话中出现沉默往往是亲密度的指标。因为不够了解对方,不知道此刻他们正在想什么,我们就会想重启话题化解尴尬。在一段舒服自在的关系里你是不会觉得赖在彼此身边不说话是一个问题的。



在不恰当的时刻接话可能会打断别人的flow,原先想对你说的话就这样吞进肚子里了。我们不是有什么想法都需要马上说出来的;有时候等到你已经沉淀好心情再说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当别人告诉你他的想法、情绪、经验,他其实是在把一部分的自己交托于你。如果你没有把这个球接好,那以后对方也许就什么都不会再跟你说了。聆听是礼貌,也是尊重,告诉对方你很注重这份关系,愿意让他进入你的生命,这样对方也才会敞开心扉,接受你进入他的人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