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5 July 2016

『兑换率』

那天和友人聚会,我们来到购物商场的一间餐厅用餐。在翻阅着餐牌的时候,其中一个友人说:这里的东西还蛮便宜的咧。”

另一个人不以为然。“三十块一碟东西哪里便宜。”
“没有啊,你换去新币就很便宜了啊。”
啊,兑换率。
兑换率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以乘法表的形式纠缠着每个出国的人。容易一点的有110的台币兑换率(我那年去台湾时的汇率),难一点的就有3.5的美金甚至2.6新币(我入学时的行情)的高难度小数点乘法,无时无刻不挑战着人们心算的能力。
出国时把兑换率挂在身上是人之常情,因为你必须知道自己消费了之后会倾家荡产,还是可以多买两打带回家做手信。可是如果你是要在当地长住,那情况就不同了。
我记得我刚来到新加坡时小小抱怨了鸡饭很贵(怎知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在新加坡鸡饭是少数便宜又吃得饱的食物,当年真是年少无知有眼无珠),学长就告诉我哎呀你不能这样换来换去的现在计较罢了,久了就会习惯的啦之类的话语。
这个道理我当然知道。像我们这些出生在大马这种低币值低生活指数国度的人儿,要是什么都要换回马币的话,应该很快就会饿死异乡。所以当年我在加拿大的时候就非常大言不惭花三十块马币吃一份的三明治当午餐(虽然过后就连吃几天十二令吉的酸甜肉饭来填补那个空洞)。

度过了用马币换新币的学生时代,来到这个每月有固定且可观新元收入的阶段,想必每个人都会有熬出春天的感觉。可是当我回国时,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每天埋怨吉隆坡物价太高生活艰难的大马愤青,还是带着三倍汇率光环样样喊so cheap的富家马劳。
因为我了解新马两地的价格:我知道在新加坡小贩中心用RM15点一份食物和饮料是合理;在KLSGD3吃一碟杂菜饭叫很贵。比起迷恋于那准确至小数四位的数字,我会偏向比较当地的市价和行情来判断这个货品到底值不值得。
说我理智也好,吝啬也好,如果你要我对除于三之后才显得便宜的货品大喊“物超所值!”,我只能给你一个臣妾做不到啊的表情,然后默默地回去茶餐室吃我的两菜一肉。
近几年来有人在马币附近丢了很多香蕉皮,搞得这个货币从此一跌不起。我不知道大部分马劳(或者说那些在国外工作又有定期回国的人)是怎么看待令吉的起落:希望国家经济繁荣币值直线上升,还是最好跌得妈妈都不认得这样回家才能大鱼大肉做有钱人。
也许他们只是在苦中作乐,可是你不能否认有时人真是自私得可怕。
我想起那时新元兑令吉冲破3时,有人这么评论忽然“富有”起来的民众:那些每个周末都越过长堤的不是有钱人,真正的有钱人会在Orchard不眨眼地照常shopping,这些在海关排一个小时队然后大包小包回来的充其量只能说是贪便宜的人而已。
本人并没有要批评马劳或任何人的意思(毕竟本人也是其中之一),因为一切都是give and take:如果你可以接受住在不到一千方尺的人民组屋、花比驾车多两三倍的时间Bus MRT Walk去一个地方、上下班时间和周末都在custom罚站几个小时的话,在这个小岛工作确实可以比对岸赚更多的钱。
无论如何,短期以内貌似这些汇率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在这个阶段,当你在国外无奈地看着符号$后面的数字时,唯有暗自庆幸:至少现在的1314比当年的12.513.8更容易乘除啊。

Tuesday, 12 July 2016

『买书有感』

每次逛书市的时候脑袋总是闪过这个想法:这么多书,什么时候才会卖得完呢?

之前追踪某位艺人出书的消息,才偶然发现原来在大马市场,一本书如果能在一年以内达到一千本的销售量就应该要杀鸡还神谢天谢地了。
我知道后的反应是:Seriously?马来西亚三千万人口,大约五分之一是华裔;每六千个人中才有一个人会买这本书,我不知道这样的数字是正常还是不正常。我不禁看了一眼畅销排行榜上的那几本书,心想它们到底是真的畅销,还是只是比自己的同类多卖出两本而已。
如果你说大马阅读风气低落,那书市怎么会办了一年又一年,而且每次来到现场,只能用水泄不通、寸步难行来形容呢?尽管当中不少人买的非书籍商品远多过书本。
讲到这个,我想到以往的海外华文书市,与其说是书市倒不如说是以书籍为主体的杂货展览——里头一半售卖着书籍,另一半出租给其它勉强能和阅读沾上边的商家摆摊(说真的,看书的时候不吃零食怎么说的过去呢),结果就出现从书市门口进场却从百货公司大包小包出来,让人哭笑不得的画面。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感慨着新加坡阅读风气是多么低落——那个小岛上的书店几乎绝迹,大多聚集在市中心的某个角落相依为命;岛上唯一的连锁书局尽是贩卖些课业练习和考试类的参考书籍,其它种类的书刊则买少见少。有一年我因为没法回吉隆坡参加书市,而去逛新加坡当时的两个书展(是的,我在同一天里走了两个书展,它们相距大概半小时MRT程),里头的藏书量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或许我去的是华文书市的关系,可是那个是另一篇文章的题材了。

遗憾的是过了一条海峡之后,情况也没有改善多少。本地那几家比较大众化的书局,美其名是书局,实际上是课业用具专卖店:店里一大部分卖林林总总的参考书、另一部分卖文具和计算机,剩下一小块区域才摆放了一些真正的书本。
难怪我小时候说自己的爱好是阅读时会觉得有些难为情,因为我会想象对方脑海里蹦出我坐在书桌前解微积分习题和背诵名句精华的画面。
就算过了买书那关,有没有拿来看那是另外一回事了。突然间发现到一年一度的书展买书,就好像新年愿望一样,一开始兴致勃勃许下心愿,之后有没有花心思去实现就管不了了,反正迈出第一步就已经对得起天地良心,接下来三百六十四天可以安心地继续过颓废的日子。
写到这里心虚地望了一眼我看了十分之一的一本小说。因为长大过后生活比较忙碌,身边的诱惑也变多了,再也很少有书一买回来就很快看完的情况出现。每次旧货未清,就急着去买一些觉得自己会看的书本,这是我回国时必做的事情。
无论如何,看在现在是假期比较有空的份上,我还是会尽力看完那九本还没动过的书,毕竟新年愿望还是要假假努力一两个礼拜,才能宣告不治身亡的。

Tuesday, 5 July 2016

【马来西亚真的没救了?——你抗议的是司法不公,还是自己支持的领袖被控?】

槟城首长林冠英因低价购买洋房而涉嫌贪污以及其它延伸的事件在全国掀起千层浪,让民众不禁感慨这个国家到底怎么了。

很多人都不明白“买便宜会被抓”这个逻辑,而本人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真无知还是假天真。如果只是单纯的买卖,在这个自由市场里要用多少钱交易都没有人会管你。首长会被逮捕的控状是因为交易背后涉及利用州政府权限批准转换土地用途供私人公司发展,再加上以公务员的身份接受比市价低将近一倍的价格购入洋房,会引起怀疑也在所难免。

不过大家还是在那边大嚷:“那干嘛不抓那些贪几十亿的人,而是控告只是买了一栋旧屋子的反对党领袖?”。类似的对白我几乎从小听到大,可说是大马的民间金句,比方说那些死警察有贼不去抓,我才在路边parking10分钟就写我saman,还有明明全班都在吵,为什么老师偏偏只是处罚我?云云。

原来只要和自己一样,或比自己更罪大恶极的人相安无事,自己所犯的过错就不应该被追究。如此一来相信罪案率一定会大大减少:如果今天在超市偷了一条面包不幸被捕,大可义正辞严地请警察先对付那些抢了银行几十万的匪徒;银行抢匪也可以用杀人放火大有人在为由,要求警方释放罪恶相对较小的自己。

要是你抗议的真的是司法不公,你应该做的是向反贪会施压要他们彻底调查其他政治人物的舞弊事件,而不是在那里高呼口号要求释放自己支持的涉贪领袖。

在林首长被查办后,行动党为了“筹募”已经缴付了的100万保释金和塑造领袖仍然深受人民爱戴的形象,发起了“一人十块,与冠英同在”的筹款活动。这如预料中获得支持者的热烈响应,在短短的24小时内就已经筹获1009千令吉,确实令人惊叹,也让支持者为“全国人民都力挺”的首长而感到骄傲。

但由于案件结束后保释金将会原银奉还,有人对款项之后的去向表示疑惑,结果惨遭口诛笔伐:好像如果你真的这么介意那十块钱大不了留下银行帐号叫行动党退款给你、和捐了就捐了,问那么多干嘛,还有这种问东问西的人一定是没有捐献的三八

平时吃杂饭被多算两毛钱都会斤斤计较甚至大吵一番的大马人民,如今在捐献的时候居然觉得不需要过问捐款用途,其慷慨大方真是叫人感动。国外的慈善团体要是得知此事,第一站铁定会向乐善好施的我国人民募款,届时应该能轻轻松松就满载而归啊。

面对众人的疑虑,有些捐款者甚至指责他人为何如此多管闲事:钱是我的,我要怎么用是我的事,就算被骗我也心甘情愿!是是是,钱是你的,你要冲进马桶别人也管不了。可是当别人没有把票投给你钟意的政党时,你怎么就责骂人家蠢得似猪,被短暂的利益蒙蔽了良心,妨碍了你改朝换代的伟大计划呢?票不是你的,选区也是别人的,他要怎么投是他的事,就算他所支持的政党睁眼说瞎话屡次食言,人家也被骗得心甘情愿啊。

你说他们是盲目的追随者这些人就不高兴了,他们和同伴们一起围攻你,一口咬定你是敌对政党所派来的枪手,在这里妖言惑众扰乱民心。与其感到愤怒或无奈,你不如同情他们:毕竟在这个国度里只有两种水果,既然你不爱苹果,你一定喜欢吃橙,怎么可能会有其它选择呢?

这种极端思想在马来西亚其实并不罕见,只需点开任何大马的新闻专页就可看到。只要你的言论没有批评国阵就会被一些华裔视为愧对祖宗的卖华狗;要是你留言声援林冠英部分马来人就会骂你是DAPig。跳出自己熟悉的圈子,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大家的想法如此相似,只是立场完全相反,所用的语言也有所不同而已。

经过几次失败的说服后,那些立场中立的人渐渐减少了与大众的辩论,各大媒体也恢复到原本一面倒的评论。于是这些支持者一脸陶醉地看着新闻底下千篇一律的留言,沾沾自喜地说:你看,我们的领袖不是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吗?,完全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周围的邻居每天都在歌颂和赞美自己最厌恶、巴不得他马上下台的政坛领袖。

这个国家或许真的没救了,可是真正病入膏肓的,不知道是像连续剧那样日日精彩的政局,还是愚民瞎了一半的眼睛和不清醒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