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废了两个礼拜,总算又捡起了那上到一半的online course。
这个年代我们做这行的,在工作上应用machine learning,好像也是必然的事,只是看早或迟,多还是更多而已。加上本人当时工作遇到瓶颈,认为学了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经由前辈介绍,就愤然签下了这个长达11个礼拜的课程。
虽然说课程是11周,但如果你进度快,在三天里面上完也是行的;于是本人就在三个礼拜里用周末的时间上了5堂课(差唔多啦,你以为唔驶做咩)。
然后那天我在办公室里带上耳机准备上课时,同事经过我座位对我说:“MJ你周末都在上课,有时间写prof叫我们写的paper吗?”
噢对,paper。
那时离deadline约三个星期,如果每天祈祷五十次,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赶工的话,也许还是搭得上这趟末班车的。
本人也不是不想写;可是如果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什么价值,就觉得宁缺毋滥,不如把心思放在正事上,等到有一定的成果时才来做不是更好么?
但最后我还是放下手头上的事,尝试看看有没有办法做出什么成绩出来,毕竟team里的每个人也都在努力。
虽然到最后还是发现来不及。
像我们这些成功惯的人(无论主观还是客观来说,本人——感谢上天——在某些方面确实做得比一般人好),最难接受的就是失败——这种如此“理所当然”的事,怎么可能会做不到呢?
想起母校若干年前一句震惊了校外5千亿人的标语:成功是一种习惯。 先不管校长当时有没有要一语双关,不过这句话要带出的含义是“只要坚持好的习惯,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可是倘若你要狂妄一点把它解读成:We have succeeded so many times that it
becomes a habit也是说得通的。
我们都是平凡人,就别说成功这种遥不可及的事了。想象你平时四位数相乘两秒就能算出来、闭上眼睛都能投三分、天天跑马拉松也没问题。然后突然有一天这些都做不好了,甚至连基本的加减乘除、走路举手都变得有些吃力的时候,我想只要一个稍微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人,都会有些情绪吧。
然后你就会想:啊,应该是我不够用功吧,应该是我没放足心思吧。所以你就会开始投入更多,鞭策自己去重拾过去那些让你引以为傲的事。努力一天不够,就努力一个礼拜、一个月;练习一次不够,就多练十次百次。
因为只要肯去做,总有一天还是会成功的,不是吗?
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我总是告诉自己,我不是神:我不可能永远都一帆风顺、不可能每样成绩都出类拔萃、不可能事事都做到完美无瑕。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时还是找不到那个理由,可以坦然地对自己说:“就这样吧。是时候放下,去做做别的事了。”呢?
可能对我们来说,有些习惯,总是比较难改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