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7 July 2022

随笔 - 不会死的

 

前几天听《大人学》的podcast,主持人聊到exit plan

 

*

 

这个社会总在告诉我们要如何成功:怎么样温习功课能够快速入脑、什么样的投资技巧CP值最高、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可是无论我们做得多好,计划得再周全,意外还是可能会发生、我们也会因为什么理由而失败的。那如果这件事搞砸了,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还有能力全身而退、东山再起吗?

 

听着听着,我想起了之前和前辈的对话。

 

那时我赶论文赶得gel头烂额,就问已经上岸的前辈该如何调适心情。虽然我觉得他的建议未必适用——他属于那种“高材生”,工作进度稳稳妥妥,想必根本不太需要烦心毕不了业的问题吧。

 

“我还是会担心的,”他说。这时我只想骂‘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可是我发现就算PhD fail掉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没什么大不了?!”好爹油!我恶狠狠地咬下叉子上的咕噜肉,下一口就是他的手指了!

 

“是啊。就算没有博士学位,我还是一个大学生。我还可以用我的文凭找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过不太差的生活。最多不就是慢我的同侪45年,又不会死的。我到最后还是和大家一样的呀。”他说完又吃了一口饭。

 

我的叉子悬在空中,久久说不出话来。我吐了一口气,虽然不是说就不焦虑了,可是心somehow定下来了一些。

 

是啊,我还是有后路可以走的,又不会死的。

 

到后来,我慢慢演化出一个心态调适法;我称之为“claim保险的底线”。

 

只要失败的后果是claim不到保险的——没有人失去生命、没有人少了一只脚和一个眼睛、没有需要赔几十几百万——其实都不会“死”的。

 

当然这个有点夸张,毕竟这个底线真的很低;很多人可能还不到底线的一半就已经“死”了。

 

我要表达的是:很多事情很糟糕,是因为我们当下在那个情绪里面。可是如果我们在计划怎样把事情做好的同时,也部署一个exit plan,想一下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到时万一真的touch wood出了问题,我们也比较容易跳脱出来,重新pick up自己。

 

人是一种很坚强的生物来的。只要你愿意,你还是可以走回正轨、可以bounce back、可以recover。结果可能不会fantastic,但它至少是OK的。

 

我们还是可以活得好好的。






Monday, 13 June 2022

随笔 - 人生目标

 “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

 

‘哈?为什么突然问这种严肃的话题?’

 

“因为那天我告诉别人我的人生目标是买房子,他们觉得很奇怪。”

 

Hmmm...

 

“他们认为买房子是一个很自然就会发展下去的事,为什么会需要把它当成人生目标。”

 

‘我想我可以理解他们的意思。你想想,一个受过高等教育,薪水不低,又是赚新币的马来西亚人,要买一间房子其实真的不太难吧。

 

‘就好像一个人说他的人生目标是交男女朋友,或者是找份工作一样。抑或像一个新加坡人说他的人生目标是出国,你就会忍不住想:到底这个人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把一般人的日常当作目标?

 

‘这未必是有恶意的,也许只是纯粹觉得“欸?做么会酱的”那样。’

 


“我明白。我当下只是觉得,可能新加坡人不了解一直租房子的心情,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而且我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从小就没有办法住在自己的家里,所以才会有想要一间家这样强烈的想法。”

 

‘啊……现在我看到你从哪里来了。我们的经历和现状确实会深深影响我们内心的渴望。我也确实要学习一下说话之前得先了解别人的想法。’

 

“嗯。”

 

‘但其实我会这么说,可能是因为我也蛮认同这么说的吧。像人生目标这样的东西,难道不应该是那种比较崇高大尚的事吗?比如说到Google Facebook工作、买间靠山面海的房子、环游世界什么的。

 

‘看到自己定下一些平庸的目标,虽然知道自己的出发点是什么,可是还是会忍不住想: 我的人生到底怎么了啊。为什么大家都在往更高的方向努力,自己却一直在降低标准,门槛都已经这么低了还是达不了标。’



 

“我觉得我们总是要练习如何不去在乎世俗的眼光,不要一直用别人的标杆去衡量自己的进度。毕竟和你自己过一辈子的,只有你自己。”

 

‘嗯。’

 

*

 

公园的跑道上有练一百米的人、有跑马拉松的人、也有遛狗散步的人。

 

跑马拉松的看到一百米冲这么快不会觉得落后,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马拉松的。

遛狗的看到马拉松追上来了也不会觉得惊慌,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知道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就显得不重要了。




碎前睡睡念 - 人是一种体验品

 听podcast听到“人是一种体验品”这样的说法,觉得说得很好。

有人问过我我的择偶标准是什么,我觉得很奇怪--择偶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尤其是那种物理性的条件,更让我黄种人问号。什么意思是喜欢“长头发”还是“短头发”?是不是说你的另一半今天换了一个发型你就会不爱对方了的?

在这个交友软体横行的年代,人确实很容易从体验品变成网购商品。大家会把条件列出来,系统性地去筛选适合的对象。效率很高没有错,可是就会失去很多弹性。174cm和175cm没有差太多,月入3千和2千9也没有什么分别,可是这个人就因为不符合条件被刷掉了。而且很多相处上的主观感受也没有办法被量化然后反映在数字上面。

Podcast里有谈到一个实验:交友软体给客户安排了blind date,里面不乏不太符合条件的配对,结果约会之后却让人大吃一精,因为大家都为他们的date给予不错的评价。

所谓的条件不过只是一些无情的数据,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回归初衷,用心感受比较好。

所以下次认识人的时候就不要问那些无谓的背景问题浪费时间了,直接现场体验一下吧!(大误




碎前睡睡念 - 退休人生

前几天和同事谈到退休。

*

A说她不知道退休了自己可以做什么--她没有什么爱好,近几年也只是在顾小孩,将来不工作了,孩子也长大了,真不知道自己待在家能怎么办。

小时候常常听到大人说,小孩子就应该专心读书,其它的事都不用管,我就觉得很纳闷。为什么我们不也这样要求大人呢?你就专心工作嘛,干嘛还要谈恋爱生小孩。你要照顾家人就全职做嘛,为什么还可以有爱好,做别的事什么的。

人生这么长,本来就能够有很多面向可以顾及。小孩子除了上课,偶尔也可以踢踢球、吹吹口琴,甚至什么都不做,躺在床上玩手机。大人除了工作和家庭之外,也应该有其它中心。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拿掉你的工作、你的职责、那些你“需要做的东西”之后,你还剩下什么。

一个只有“需要”,没有“想要”的人生,是你想要的人生吗?




碎前睡睡念 - 与笨蛋辩解

 不是有一个这样的梗图:

“不要跟笨蛋辩解,这样你的人生就会少很多烦恼。”

“可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咧!”

“嗯,你说得对。”

虽然是这么说没错,可是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未免太过消极。

*

“换做是我就不会这样做。争赢了又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耗尽苦心说服对方呢。”朋友在我和她分享了我和别人对于某课题的讨论内容后如是说。

“没有理由我发了一个贴文后有人来和我交流,我就回对方说'你对你对',这样也太搞笑了吧。”我说。

“我会回'I see',这样不就好了吗?”

“那就看是不是要继续这个对话了。如果是的话,所谓的辩论找茬不过也是follow up questions。你要了解对方的思路才能继续讨论下去嘛。

“而且我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就算没有所谓的真理,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更加厘清彼此的思路,这对双方智慧的启迪都有很大的作用。”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花时间跟他们谈的。”朋友沉着脸。

“确实是。但至少你要先聊过几句才能知道is the conversation going somewhere、对方值不值得你投资这份心力。”我摊手。

“矮细。”




Saturday, 7 May 2022

随笔 - 无用研究

我觉得我是个骨子里是科学家的engineer

 

*

 

最近帮机构申请funding,糖果爸爸一直问我们:“这个项目有谁会要买、可以卖多少钱、市场调查客户怎么说”,让我觉得很无奈。

 

我明白作为一个资源有限的小国,凡事讲求CP值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我认为做科研一直谈钱讲回酬是很铜臭的。(打倒邪恶的资本主义。

 

你是科学家,不是巴菲特。难道一个项目不赚钱,我们就不做了吗?

 

做学术研究,本来就是为了要了解未知,从而推动人类文明。一直谈可以赚多少钱,就像上课一直问学这个东西有什么用一样。

 

对对对,很多东西以后上班都不会用到,你duck booby学。所以你为什么还来学校?小学毕业了就直接去公司做intern就好了嘛。反正我们只要求员工会写自己的名字,出粮的时候看得出有没有算错就行了,剩下的东西老板会教你怎么做。

 

如果一直问能不能赚钱,第一个要关掉的就是NASA。看银河系能赚钱吗?找到了黑洞可以拿来卖吗?最接近人类的宜居星球我们去得了吗?为什么每年要投几百亿纳税人的金钱去做这些事?

 

第二,现在没用不代表以后都没用。发明蒸汽机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搞笑:马车明明跑这么快了为什么还要做这些无谓的发明。电流、量子力学、相对论这些更不用说,当时根本找不到可以利用的场景,结果现在你我每天都要靠这些知识吃饭。

 

就算现在这个技术没市场、不赚钱,也不代表我们不应该继续做下去。如果450年前发明手提电话的人把产品拿出来时,大家看了都说“干好大!又这么贵,最好有人会要买!为什么我们还要做这些赔钱货?”,这样我们现在还会有IPhone吗?

 

我们现在可以过得爽歪歪,都是因为前人做了很多“没有用”“不赚钱”的无谓研究。如果我们继续贬低知识,人类文明只有倒退的份。

 


Saturday, 11 December 2021

随笔 - 教育小孩

搭巴士的时候前面坐了一对母子,小孩属于学前年龄。

 

*

 

妈妈在教小孩认字。每当经过巴士、门牌、或者广告板时,她就会指着上面的数字问:“这是什么?”,然后小孩会把它们念出来。

 

家慈曾告诉我我儿时她也是这样。坐车的时候她会让我念出前方的车牌号。

 

“因为这样你比同年龄的孩子更早记住ABC。”她说。

 

虽然小孩通常都能很快地说出号码,但还是会有当机的时候。

 

“One... Erm...”

“F... Fo... Four.”

“One, four... One?”

“No, it's three.”

“One, four, three.”

“That's right! ... How about this number?”

 

偶尔坐在前面的哥哥会插话,抢先说出那组数字,可是妈妈还是会让弟弟讲出答案后才结案。

 

我觉得这个画面很有爱。

 

*

 

之前和朋友聊过一些深(--)度话题,其中有讨论到为什么我们要生小孩。

 

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

 

为了延续基因?这和动物有什么差别?

 

为了继后香灯?那么三妻四妾很合理吧?(误

 

为了完整人生?这样政治不正确的话会被人打。

 

为了养儿防老?我觉得能靠自己还是比较好的。

 

为了好玩?……我喜欢这个答案。

 

我还真想不到可以完全说服我的理由。

 

“你知道XX是怎么回答我的吗?”朋友问;XX是她的男朋友。我摇头。

 

“他说能够见证一个人成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这个回答我给满分!拜托你们原地生小孩!”我热泪盈眶,一面掏出笔记本。

 

我觉得如果每个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生育下一代,这个世界应该会更美好吧。